八骏爱阅读32:《第4消费时代》读后感

发布时间:2020-12-08 发布者:王芷若 浏览量:392

本书主要介绍了日本1912年之后的消费社会。作者三浦展将日本的消费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,分别总结出了四个消费社会的特征。受此文章启发,我尝试分析几点推动消费社会转变的因素。

 

这四个阶段分别为:1912-1941的第一消费社会、1945-1974的第二消费社会、1975-2004的第三消费社会和2005-2034的第四消费社会。在文中,第一消费社会从日俄战争开始至中日战争,这一阶段的消费主力是中产阶级家庭与时尚男女,追求时髦与摩登;第二消费社会从二战战败开始至石油危机,消费主力是家庭主妇,偏好标准化、量大的商品;第三消费社会从石油危机开始至泡沫经济、小泉改革,由于单身族的崛起,消费单位从小家庭转变为个人,个性化与品质是这一时代的消费主题;第四消费社会便是日本目前所处的消费社会,相比于物质,人们更注重商品带来的情感诉求。虽然作者用明确的年份划分了四个消费社会,但它们也不是完全被割裂开来的,从第一到第四消费社会的每个时代特征,在第四消费社会中都是多层重叠存在的。

 

地震与消费心理

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岛国,但没有想到地震对消费时代的变迁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三次地震,最令我感兴趣的是,这三次地震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,将日本的消费社会推向了不同的发展轨道。第一次的地震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。东京以平民区为主遭到严重破坏,但同时这场灾难也使东京加快了向现代化都市发展的脚步,为后来都市化、西方化的消费方式奠定了基础。第二次地震是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。人们在发现消费社会无常的同时,感悟到家人、近邻、朋友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。于是逐渐淡化物欲,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、重视亲情友情。人们在消费时也会注重自身感受与情感体验,认识到物质不过是创造人际关系的手段。这也成为了日本向第四消费社会转变的重大契机。第三次地震是2011年的“3.11东日本地震”。看着被海浪卷走的房屋和汽车,有许多日本国民感受到这些私家车和私有房产所代表的物质私有中,包含着多么大的风险和空虚。这一次的变故让人们发现再豪华的装修也随时会被灾难毁于一旦,简简单单能够维系生活的用品便足够了。在日本本来就有的“断舍离”的风潮,在“3.11地震”后,更加风靡。人们在脱离私有意识的同时,共享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,对合租公寓的需求不断增加,旧衣店和自由市场在年轻人之间人气不断攀升。

 

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。在经历过地震后,四川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变高了,其中以珠宝这类非常可选的消费为典型代表。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,颇有“及时享乐”的意味。很显然,如果地震让日本人感悟生活的本质是“平平淡淡一杯茶”,那么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启示则是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。同样的事件,在不同的时间、不同的地域对不同类别的群体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,我想这也是研究的乐趣所在。

 

人口与消费行为

日本消费时代的变迁也离不开人口这一重要因素。第二消费社会就是开始于1945年“婴儿潮一代”的诞生。这一代人口基数大,年龄相仿,行为方式类同,所以在企业看来,再也没有如此高效的消费者了。他们这一庞大群体使日本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在第二消费时代,不仅是家电、汽车等工业产品,独栋建筑、公寓大厦等也都是工业化、标准化,全日本都以同样的规格大兴土木,建造社区、公寓和新城区。1955年到1973年期间出生的一代被称为新人类一代,他们大多出生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中间时期,东京生东京长,有着浓烈的购买欲望。同时,这一代的未婚倾向很强,单身寄生者比例逐年增加。没有住宿花销等生活开支的单身寄生群体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。在这种意义上,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开始逐步向个人化的方向发展。始于1975年的第三消费社会是从婴儿潮一代的子女诞生开始。他们开始追求物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,制作产品的手艺而不是生产数量,人际关系带来的充实感而不是物质带来的满足感。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第四消费社会的特征。

 

未来的消费社会将何去何从?除了物质以外什么才能让人变得幸福?随着消费社会逐步成熟,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弱,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却越来越强。那么未来的第五消费社会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?这些问题作者也没有给出结果,这也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研究方向。

 

诚然,对于解说消费社会,没有哪本书是足够全面的,也没有人能说自己读过某本书后,就可以完全掌握消费市场的动态及变化趋势。想要充分了解市场,除了经验与学识外,还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细微变化、潮流趋势,建立起其与消费市场的内在联系。研究是一门学问,同时也是一门艺术。生活中不缺少美,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;同样,生活中也不缺少机会,只是缺少了发现机会的眼睛与牢牢把握机会的胆识。

 


(《第4消费时代》是日本畅销书作家三浦展的著作,1982年毕业于一桥大学社会学部,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,1999年成立文化研究所。他出版的图书还有《简约一族的叛乱》,《极简主义的崛起》,《为了今后的日本论“共享”》等。本书为东方出版社201411月第一版。)



版权及免责法律声明


 微信公众号bajunfund由北京八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本公司”或“八骏投资”)运营,"八骏聊投资"、"八骏研究""八骏成长30指数"、及"八骏爱阅读"等文章及报告由八骏投资原创。文章或报告中的信息或表达的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,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报告中的内容所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。 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(报告)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也没有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情况或需要,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,本公司及客户可能会持有文章(报告)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。 
本微信号文章及报告面向特定客户和其它读者,未经本公司授权,文章及报告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拷贝、复印或复制及断章取义,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。文章及报告中使用的公司商标及标记均为本公司所有。如需引用或转载其中内容,请务必注明出处为北京八骏投资,且不得对文章或报告进行有悖于原意的删改和引用。
北京八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,始终秉持"远见领航,成长为帆"之投资理念,执着研究,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,让您的资产持续稳健增长。博学思远,创新成长。八骏投资公众微信号:bajunfund。


联系我们
北京八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010—85564316
bj@bajunfund.com
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达美中心3号楼2203

©2018 八骏投资管理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745号-1